您的位置 首页 > 畜牧资讯

蔚蓝生物徐宏军:“五星防控”助力解决猪场病原性腹泻

“病原性腹泻是困扰当前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尤其是猪流行性腹泻。猪场防控PED需要采取系统性的综合防控措施。”6月17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农财宝典种猪联盟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3第三届匠心种猪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生物”)首席科学家徐宏军分享《猪场腹泻类疫病的系统性防控与实践》的精彩报告。
猪腹泻类疫病发病率达25.45%

“猪病原性腹泻的致病病原多,发病情况复杂,需要精确诊断,开展针对性防治。”徐宏军介绍,导致猪病原性腹泻的病原包括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等,细菌性病原如产毒素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胞内劳森氏菌等。
猪场腹泻类疾病的防控形式依然严峻。徐宏军表示,非瘟暴发后,国内生物安全意识和采取的措施力度空前提升,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率下降,但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率则迅速提高。另外,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数据,2022年中国猪群腹泻类疫病发病率以25.45%排名第一,超过蓝耳、圆环等疫病;在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分别达到2.62%、1.15%,同样排名第一。
当前猪腹泻类疾病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徐宏军指出,猪腹泻类疾病防控压力较大,各个年龄段猪均会感染,致病病原种类多样;环境感染压力大;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诊断难度加大;病毒变异重组加快;细菌耐药性增加;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致使猪体免疫力降低,导致腹泻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PED免疫模式不够科学,活苗或返饲存在散毒风险等。

猪腹泻类疾病需系统化综合防控

徐宏军谈到,多年来,蔚蓝生物在腹泻类疾病的综合性防控中持续研究,总结出猪场腹泻类疫病系统化防控方案,即“五星防控”模式。

首先是检测。针对性的防控源自精准、快速的疫病诊断。蔚蓝生物在猪腹泻类疫病的实验室检测上,采取的是国标方法,对猪的病毒性腹泻四大病原以及细菌性腹泻三种常见致病菌,均建立了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其次是消杀。降低环境病原载量,切断传播途径,生物安全必不可少。猪只发病后应对现场环境、圈舍、猪只等进行严格消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制定消杀方案,做好消杀效果的评估。此外,对运猪车辆、产房、后备猪等同样要进行严格管控。
 
然后是免疫。免疫预防是核心,把握疫病免疫机理,黏膜免疫模式是关键。蔚蓝生物通过长期研发,建立了“特异型微生态+灭活疫苗”模式,通过完成一次口服的黏膜免疫和两次全身系统免疫从而达到更佳的免疫效果。

再者是中兽药的调理保健。由于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急骤,因此重在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扶正兼驱邪。通过母猪的中药调理和保健,使仔猪因遗传和受乳而获得强大正气,脾肾等脏腑功能强盛,抗邪能力强,同时配合严格的环境净化与科学的免疫获得特异性抗体保护,可有效防控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最后是化药治疗。主要针对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后的继发细菌感染。“复方阿莫西林粉”配合中药“七清败毒颗粒”可作为仔猪黄白痢临床治疗方案;“泰妙菌素”+“金霉素”可作为增生性回肠炎临床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0-2023 蔚蓝生物徐宏军:“五星防控”助力解决猪场病原性腹泻版权所有 本站为畜牧人才业行业网站,专注于畜牧业知识分享。苏ICP备202300509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