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曲靖陆良县大莫古镇的云南元新乳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眼前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个被列为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大型奶牛养殖基地,身着白色工作服的挤奶工们正在把体格健硕的3600头奶牛聚拢,依次等待机器挤奶。
公司负责人张建昌说:“这个月内,我们从澳大利亚引进的3600头奶牛就能全部就位,养殖规模将突破7000头。预计到2025年第三期工程建成后,养殖规模将迅速扩大到1.5万头,力争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张建昌家住会泽县新街乡联合村。1989年,15岁的张建昌决心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抱着这种信念,他悄悄地跟着堂兄去了昆明。他在餐馆打过工、在酒水饮料批发公司当过搬运工,还做过水果生意。后来,有人建议他去养殖奶牛。于是,他把手中仅有的3000元存款,加上东借西凑的4000元,购买了一头奶牛,开启了艰辛而又充满乐趣的人生拼搏之旅。
张建昌家的奶牛虽然养起来了,精心饲养的那头奶牛每天能净赚30多元。但他心里清楚,仅仅依靠一头奶牛就想发家致富,简直是天方夜谭。
左思右想,胆大心细的张建昌和妻子一商量,决定扩大养殖规模。1995年底,张建昌风风火火地找到专门做奶牛生意的会泽老乡,一口气赊了8头奶牛,连同先前饲养的一头,总计9头,每天的纯收入超过200元,短短一个月时间净赚了7000多元。然而,就在他们甩开膀子想大干一场的时候,1998年的昆明鲜奶市场却出现了大的波动。
看着辛辛苦苦养殖奶牛却赚不了钱,张建昌的内心充满苦涩。怎么办?张建昌决定另辟蹊径,他直接找到昆明市牛奶公司领导,说出了减少中间商环节,由养殖户亲自送奶的想法。这让牛奶公司领导眼前一亮,决定要给这个年轻人一次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开辟一条可靠的鲜奶来源渠道。
就这样,张建昌把自家和附近50多户养殖户生产的新鲜牛奶收集起来,直接送到牛奶公司,经过严格的化验检测,蛋白质、脂肪等主要指标均比正常值高出了将近一倍。牛奶公司派出专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现场跟踪化验,拿到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张建昌凭着自身的良好信誉,成功与昆明市牛奶公司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源源不断地将养殖户们的优质牛奶交售到昆明市牛奶公司,每天交售数量达15吨,涉及周边养殖户210多户,帮助乡亲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2000年,张建昌成立了“建昌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口气租下30多亩土地,统一建盖了牛舍,成功吸纳合作社社员50多户,为规范化养殖奶牛奠定基础。
2003年,昆明市牛奶公司被新希望集团公司收购,面对众多的供奶渠道,新希望集团公司高层慧眼识珠,将“建昌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新鲜牛奶作为企业生产高品质酸奶的首选。
为了确保企业需要的优质牛奶,张建昌按照新希望集团公司领导的提议,又及时成立了“昌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至此,张建昌麾下已有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50多户,每天生产新鲜牛奶15吨以上。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08年。一次偶然机会,听说在昆明市呈贡区从事奶牛养殖的民营企业家张建昌有意扩张奶牛养殖规模时,陆良县立即派人进行实地摸底考察。陆良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其纳为重点招商引资对象,诚恳邀请他到陆良县投资兴业。
2008年年底,张建昌满怀信心地进驻陆良县,把奶牛养殖基地选址在大莫古镇戛古村,取名“云南元新乳业有限公司”。2021年8月,在全国拥有68万家超市网点和雄厚资金实力的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元新乳业有限公司携手合作。随着全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大批量的资金注入,加快了云南元新乳业有限公司的腾飞步伐。2022年9月,投资1.8亿元的养殖项目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整个工程于2023年7月完工。
随着二期养殖项目的竣工,张建昌又着手谋划尝试“奶牛代养”等全新的运作模式,广泛吸引当地群众或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在企业与农户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共同富裕的金桥,为乡村振兴赋予全新的动能。
站在占地676亩的养殖基地上,张建昌自信地说:“回首过去,我们靠的就是质量和信誉两大法宝起家。展望未来,只要再用3年时间,我们的1.5万头奶牛场必定变为现实,年处理13万吨的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也将建成投产,上万吨优质奶粉和大批量乳产品必将依托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网络体系销售到全国各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