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月,牧原的共创共享制引发了业内激烈讨论。事实上,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创新,牧原并非是第一个。
01/
新希望包干制,你听过吗?
在牧原共创制的风口浪尖下,新希望被投资者拎了出来。
新希望称,公司针对场线或工段也有包括包干制在内的多种激励方法,各场线各工段考核指标可以精准到人,尽力确保每个人都能激励到位。
只是对于包干制这一激励创新的具体成效、执行时间等信息,新希望并未言明。网上对于包干制的相关信息也是少之又少。
小编也曾试图从新希望在职、离职员工中了解情况,但大家似乎都没有听说过。也许,新希望的包干制只在小部分场线试行过,亦或者早已暂停。
02/
天邦合伙人制,一个批次收益10万
没记错的话,天邦是从去年开始将员工变为合伙人的,这是天邦自育肥创新的一项管理模式,换句话说,这个合伙人制只在育肥场试点推行。
用天邦自己的话来说,合伙人通过提升上市率和降低料肉比等考评项目获得相应奖励,如此打造企业员工紧密相连、共创共享的分配模式。
那么推行至今成效如何呢?
从企业角度来看:初见成效天邦表示,目前合伙人模式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天邦自建及租赁育肥场中,采用合伙人制的猪场产能占比已达到60%。而去年试行之际,汉世伟各大区比学赶超,有的场区出栏率达到了99%,料肉比显著改善。
从员工角度来看:实力+运气
“养的好的话一个批次能搞10万块钱是没有问题的。”小编从已离职员工处了解到,成为天邦合伙人,公司会给你提供最好的猪苗,饲料动保等都是公司出,你只管出人就行。但有一点,变成合伙人你的编制等于就不在公司了,不过公司每个月还是会给你发几千块钱作为保障。
03/
牧原共创制,员工薪酬提升20%—30%
相比于前两家企业,牧原的共创制被业内熟知的更晚,但争论却是最激烈的,也许这就是头部影响力吧。
在牧原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看来,外界对于牧原推出的共创制过于敏感了。
李彦朋提到,员工对于养猪技术的理解、应用和执行,对于养猪效率的成果有根本影响。如果不能和自己利益形成紧密结合,一线工人就会变成操作工。也正基于此,公司推出共创制。
据了解,目前已经推行共创制的养殖单元在1500个左右,占所有养殖单元的比例在1%左右,整体占比较小;试点中的70%的业绩是正向的,员工的薪酬基本上获得20%—30%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