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畜牧兽医

疫控中心发布《山羊传染性胸膜炎防控技术要点》!

近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山羊传染性胸膜炎防控技术要点》,从做好疫苗免疫,加强临床巡查,做好鉴别诊断,及时处置,强化消毒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等六大方面进行防控。以下为全文: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山羊支原 体山羊肺炎亚种引起山羊发生的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食欲不振、发热和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 状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感染山羊,山羊和绵羊混养时,绵 羊也能感染。该病传染性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如未及时发 现隔离发病羊, 一般在 20  天左右可波及整个羊群。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和流行,早春、秋末和冬初多发,气候阴冷潮湿、 羊群密度大和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加重该病发生。

  一、做好疫苗免疫,筑牢免疫屏障      

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地区,疫苗免疫是有效的防 控手段。可在每年春季、秋季对易感羊进行免疫。发生疫情 地区,应及时对周边易感羊加强免疫。出现死亡率增加、致 病力变化等情况的,应及时采样检测,分析流行毒株的变异 情况以及疫苗匹配性。应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要求运输和储存 疫苗,规范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

  二、加强临床巡查,及时报告疫情  

临床巡查应重点关注羊的食欲、精神、反应、体温、呼 吸等是否有异常情况。该病发生后, 常表现高热,体温达 41℃~43℃,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并逐渐加重,呼吸 困难,严重时往往呈异常站立状态,前腿大幅度分开,颈部

僵硬且向前伸直,流涎,因疼痛发出尖叫,常在表现症状 7 ~ 10  天死亡,也有急性感染羊未出现明显症状,在感染 1~3 天死亡。慢性感染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涕,并逐渐消瘦。怀孕羊可能发生流产。临床巡查发现疑似发病羊,应及时向 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并 立即隔离病羊,进行彻底消毒。

  三、做好鉴别诊断,防止继发感染      

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巴氏杆菌感染、小反刍兽疫、传染 性无乳症等鉴别诊断。发生巴氏杆菌病的,肺部表现为双侧 感染,而发生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肺部表现为单侧肺炎。小反刍兽疫的易感动物为绵羊和山羊,病羊除呼吸道症状 外,常表现口炎、腹泻等症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感 染山羊,一般只引起呼吸道症状。发生传染性无乳症的,除 呼吸道症状外, 常伴随关节炎、乳腺炎等症状。临床山羊传 染性胸膜肺炎容易继发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 菌等呼吸道病原,增加死亡率。

  四、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发现疑似感染羊,应立即隔离发病羊,及时采取鼻拭子 样品,按照 GB/T 24720-2017《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 术》规定的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确诊。确诊阳性的,应严格进 行隔离观察,对症对因治疗,并对同群羊进行紧急免疫。隔 离观察至少 28  天,确认健康后可解除隔离。对病死羊及其排泄物, 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污水等进 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 用具、畜舍、场地环境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五、强化消毒措施,降低病原污染       病原对温度敏感,56℃条件 60 分钟或者 60℃条件 2 分 钟可被灭活,紫外线照射几分钟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日常场内可用 2%~4%的火碱或者 10%~20%的漂白粉,发 生疫情时宜增加浓度或者延长作用时间。冬季在消毒剂的配 置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温度影响。  

六、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抵抗力       注意羊只营养状态,放牧羊群在冬春季节应及时补饲, 提高抵抗力。合理确定养殖数量,避免羊群密度过大, 以免 增加呼吸道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对于舍饲羊,应注意圈舍 通风换气,保证舍内干燥,环境良好。关注天气变化,做好 羊只防寒保暖, 防止羊群冷应激,抵抗力降低。坚持自繁自 养,确需引进羊只的,应了解购入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正 规羊场购入,有检疫证明。引进羊只后应进行落地报告,并 隔离饲养 30 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0-2023 疫控中心发布《山羊传染性胸膜炎防控技术要点》!版权所有 本站为畜牧人才业行业网站,专注于畜牧业知识分享。苏ICP备202300509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