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产羊,其中,青山羊因为肉质色泽、口感、鲜嫩度独特,很受消费者喜爱。单县被誉为“中国青山羊之乡”,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青山羊养殖规模却在不断萎缩。困局之下,单县的决策者反复思索:农民何以“发羊财”?乡村怎样“兴羊业”?县域如何“念羊经”?经过探索,答案逐渐清晰。
困局:种群数量锐减
近几年,青山羊以其肉质的色泽、口感、嫩度和味道等优势,重新“杀”回市场。“一只40斤左右的青山羊能卖2500元,40斤以上能卖3500元,并且市场行情相对稳定。”陈庆纯说。
2019年,单县决定借市场行情的“东风”,建立青山羊保种育种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保种基地),提纯复壮青山羊。
为确保种羊纯度,保种基地从国家原种场引进800余只纯种青山羊。扩大青山羊的种群数量,要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单县将目光瞄向了品种改良,以增加养殖效益。
2019年7月,单县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携手,成立单县青山羊研究院,并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业资源,建立单县羊业科技小院,就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等展开攻关。目前,已完成超过1000只青山羊的表型数据采集,其中,二代青山羊平均单体重量提高30%,生长周期缩短一个半月,平均养殖成本由一代青山羊的每公斤33.4元减少到24.5元,单县青山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代青山羊的“诞生”,让县内不少养殖场(户)看好养殖前景,单县高韦庄镇高庄村的养殖户司全军便是其一。
单县为确保农民收益,采用的“基地+合作社+村民”的养殖模式。例如,司全军的养殖场约有5万只存栏量的规模,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羊是在村民手中。他自己的场地最多存栏5000只羊,他是将场地仅作为种群基地,在此繁育后的羊羔放给周边村民代养,达到标准后,悉数回收。
为进一步抵御养殖风险,2022年10月,单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肉羊养殖保险。“每只羊保费40元,养殖户只需自己缴纳12元,其余28元由财政补贴。在保期间,由于疾病、疫病、自然灾害等原因直接造成肉羊死亡的,每只羊最高可赔偿1000元。”张涛说,如今,全县养羊专项贷款已累计发放1.03亿元,肉羊养殖保险总保额超8000万元。
截至2024年5月,单县青山羊存栏量已超40万只。县内青山羊存栏量超1000只的养殖场有10家,超100只的养殖户有132户。
为拓宽羊产业,单县成立县属国资企业山东单养千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县内青山羊产业链,先后建成了羊肉汤文化产业园、3万吨冷链智慧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以及青山羊中央厨房,初步构建起了保种育种、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文化旅游“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单县的青山羊在当地就能消化掉。
如今在单县,从饲草种植到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再到品牌化运营……每个环节都在孕育着青山羊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预计2024年,单县青山羊全产业链产值将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