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户抢跑市场,猪价数据大揭秘
养殖户抢跑春节前市场,猪价出现明显变化。通过对近期猪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市场动态。
1. 猪价下跌明显
目前,外三元标猪价格持续下跌,北方多地生猪报价陆续 “破 8 入 7”,猪价重心下移。从相关资料来看,1 月中旬外三元生猪价格下跌,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的生猪价格普遍跌幅达到 1.5 元 / 公斤。进入 1 月下旬,距离春节日近,受东北、华北多地散发性病例影响,防控措施进一步增强,区域内养殖户担忧情绪加剧,叠加肉价高位徘徊,消费支撑有限,养殖端挺价情绪松动,集团化猪企出栏加速,猪价行情大跌。
2. 供应格局变化
集团猪企出栏维持高位,散户猪场情绪转变,供应相对充足。从众多素材中可以看出,集团化猪企在不同时期的出栏情况对猪价有着重要影响。比如,集团猪企高价猪源出栏难度增加,猪价继续上涨动力不足。进入 1 月下旬,多地集团化猪企标猪出栏加速,生猪供给呈现放量的行情。同时,养殖集团化对猪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某些集团在资金链紧张等情况下,被动出栏,越卖越小,透支后市。
3. 需求提振有限
屠企开工率依然较低,消费跟进略显不足。目前样本屠企开工率偏低,消费跟进相对一般。虽然南北地区气温逐步回落,北方地区居民家庭需求跟进有所改善,但由于猪肉供应相对充足,市场替代消费品供应充足,猪肉刚需偏弱,批发市场白条购销冷清,猪肉需求对于猪价缺乏支撑。
二、春节前猪价数据对比,趋势一目了然
对比近几年春节前的猪价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趋势。
1. 均价走势对比
2022 年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春节前一周猪价虽有所反弹,但幅度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随后猪价缓缓下行。2023 年的同期价格走势波动幅度较大,相比 2022 年价格处于较高水平,腊八节后猪价一路下跌,春节前一周备货积极,猪价反弹幅度达 10.53%。2024 年当前价格水平比 2022 年要略高一些,低于 2023 年。
2. 屠宰量变化
2022 年腊八节过后,Mysteel 屠宰样本的屠宰量开始持续增加,上涨周期大约 10 天左右,由 153072 头增加到 216403 头,最大增幅 41.3%。随后一周屠宰开工率居高位运行,节前几天因放假停工宰量下滑。2023 年腊八节当天屠宰量 147229 头,并在接下来两周内持续上涨,于春节前两三天宰量最大达 244655 头,增幅高达 66.17%。2024 年当前屠宰量近一周已从 152677 头增量至 167362 头,增幅 9.6%,按照往年的消费节点,下周屠宰企业开工率会有明显提升,春节前备货积极,钢联样本企业屠宰量可能高达 20 - 23 万,合理增幅区间差不多 30% - 50%,猪价偏强运行。
3. 标肥价差分析
2022 年标肥价差较大且波动幅度较平稳,肥猪价格明显高于标猪。2023 年受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影响,大猪供大于求,标肥价差转正。2024 年标肥价差较前期明显扩大,肥猪价格涨幅大于标猪,节前大猪供不应求,养殖端压栏意愿也较强,市场供需错配还有一定的修复时间,猪价有所支撑。
三、养殖户抢跑市场,猪价趋势何去何从
市场现状散户出栏谨慎,集团大场认卖积极,市场供应量暂时过剩。消费提振情况不佳,市场改善仍停留在期望上。
目前生猪市场呈现散户出栏谨慎的态势,部分散户甚至有少量挺价现象。然而,集团大场认卖比中小散户更积极,有的大场还自降价格抢跑。这导致市场供应量暂时过剩,算上标肥猪和大肥猪,养殖大小场认卖情绪激增。
从消费端来看,市场消费提振情况不佳。国内消费较差,市场改善仍停留在期望新一轮寒流到来以改善消费的层面上。全国生猪价格均价基本维持在 8 元左右,涨跌频繁但幅度较小,这使得屠宰企业更加谨慎。屠宰企业收猪积极性一般,虽然买到猪的难度不大,但订单计划已提前停止,不排除已做好前期消费的备货准备。
未来走势短期内猪价维持横盘震荡走势,涨跌弱势。春节前仍有上涨反弹的希望,但幅度有限。
短期内猪价预计将维持横盘震荡走势,涨跌弱势。就如目前的行情,供需调整清晰,市场看涨、看跌、看稳的人都有。未来 1 - 2 天猪价可能会大稳不变但小动作不断,无论涨跌都是弱势。这主要取决于这波寒流对消费和腌腊的影响。
春节前猪价仍有上涨反弹的希望,但幅度有限。目前距离春节仅有一段时间,随着节日气氛逐步转强,内需市场需求逐步旺盛,终端猪肉消费需求也将逐步回暖,消费对于猪价的支撑将逐步转强。然而,春节前生猪以及猪肉供应压力较大,供应增量或将明显超过消费增速,因此猪价上涨高度受限。理性来看,春节前猪价或将徘徊在一定水平,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四、养殖户抢跑春节前市场对猪价的影响
当下影响猪价跌得较快,但春节前可能会是震荡行情。
部分养殖户抢跑春节前市场,使得生猪出栏量增加,这是当下猪价跌得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春节前市场需求也会有所波动,可能会导致猪价呈现震荡行情。一方面,随着春节临近,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猪价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养殖户的出栏意愿以及市场供应情况也会影响猪价的走势。目前来看,养殖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情绪总体谨慎,大家都有 “尽快出栏” 的想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应,对猪价产生下行压力。但不排除在春节前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猪价会出现一波震荡上涨,不过上涨幅度不要有乐观预期。
后市压力规模猪场新生仔猪将在明年春节后的消费淡季出栏上市,2025 年春节后猪价行情或面临下行压力。
当前规模猪场新生仔猪已连续 3 个月超过 4100 万头,按照 6 个月的育肥周期,这些仔猪将在明年春节后的消费淡季出栏上市。届时,市场供应可能会大幅增加,而消费需求相对较弱,这将给猪价带来下行压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未来猪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但养殖户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谨慎增加母猪养殖量,及时淘汰弱仔猪、卖肥猪,不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以免造成 “猪减肉增” 的局面。同时,随着生猪产业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行业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未来猪周期的波动幅度也将趋缓,生猪行业依然会有利润空间。但在 2025 年春节后,猪价行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应对措施。
五、猪价影响因素的新变化
1. 供求关系仍是关键
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依然是决定猪肉供应的关键因素。养殖户抢跑春节前市场,使得生猪出栏量增加,供应相对充足。需求方面,季节、节日等因素对猪肉需求产生影响。春节作为传统节日,通常会带动猪肉需求的增加,但当前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需求的增长可能难以完全消化供应的增量。
2. 养殖成本不容忽视
饲料价格波动和疫病等因素持续影响着养殖成本。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的高低。如果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可能会通过提高猪价来保证利润。同时,疫病的发生也会增加养殖成本,如非洲猪瘟等疫病可能导致生猪提前出栏或死亡,不仅影响出栏量,还会增加防疫成本。
3.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因素
宏观经济增长和政策扶持对猪价有一定影响。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提高,可能增加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猪价上涨。政策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如储备肉的投放和收储,会调节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稳定猪价。例如,当猪价过高时,政府可以投放储备肉,增加市场供应,抑制猪价上涨;当猪价过低时,政府可以启动收储,减少市场供应,促进猪价回升。
4. 二次育肥及猪病的影响
二次育肥提前开启了猪价上涨的序幕,但也限制了后期猪价的高点。部分养殖户进行二次育肥,将本该出栏的猪继续压栏,待体重更重时再出售,这在短期内减少了市场供应,推动猪价上涨。然而,当这些二次育肥的猪集中出栏时,市场供应将大幅增加,限制后期猪价的高点。猪病的发展形势对猪价也有潜在影响。如疫病的爆发可能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供应减少,推动猪价上涨;反之,如果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存栏量稳定,供应充足,猪价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