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牧原股份、金新农、神农集团等猪企披露了7月销售简报。其中一大共性特征即7月出栏量环比大降。另外,最近市场整体呈现出销量环比下降、价格仍在低位的运行态势,显示行业仍未摆脱周期性低谷。
个别猪企7月出栏量创今年新低
8月第二周,牧原股份、金新农、神农集团、东瑞股份等猪企相继披露了7月的销售月报。7月猪企销售月报的最大特点是出栏量出现环比下降。
以养猪龙头牧原股份为例,7月商品猪销量为635.5万头,而6月的数据为701.9万头,环比降幅在10%左右。正虹科技7月销售生猪1.63万头,环比下降38.65%。
大北农7月销售生猪59.39万头,6月数据则为66.61万头。反差最大的是金新农,7月销售头数为7.94万头,6月则为11.22万头,环比降幅更是接近30%。
总体来看,上述猪企7月生猪出栏量仅高于2月,为年内倒数第二低,2月则有明显的春节效应。神农集团7月的生猪出栏量更是创下今年最低。
为何7月生猪销售比6月差这么多?是否与价格有关?然而7月猪价比6月高,比如牧原股份7月生猪的销售均价为14.3元/公斤,比6月的14.08元/公斤高。
牧原股份有关人士表示,同前期仔猪销量大有关。神农集团有关人士的回答和此类似,也提到与年初仔猪行情好、销量大有关。
金新农有关人士则表示,7月生猪销售头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公司每个月的出栏都有波动。比如5月公司销售生猪8.11万头,6月销售11.22万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同期并未体现出行业出栏环比下降的一致性,有的增长,有的下降。比如牧原股份去年7月的出栏量增长特点明显,去年6月出栏506.8万头,但7月出栏量大幅增长至615.8万头。神农集团去年7月的出栏量则是环比下降,从6月的23.68万头下降为7月的19.85万头。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容志发表示,年初是仔猪补苗的旺季,从仔猪到育肥出栏大约有6个月周期。如果在今年1月加快了仔猪的销售,对应的就是6月、7月猪企出栏量下降。今年年初仔猪的行业情况对7月出栏有一定影响。另外,他在调研中发现,7月出栏量下降还与需求有关,比如7月进入暑假,学校食堂会减少对猪肉的采购,下游屠宰场也会相应调整屠宰节奏。即便猪企希望在7月保持快节奏的出栏量,但暑假效应会减少相应渠道的需求。
期货市场现积极信号
尽管现货市场仍显疲软,但生猪期货市场近期出现积极信号。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自7月中下旬以来持续走强,截至8月7日收盘报14100元/吨,较5月下旬不足13000元/吨的低点回升超过8%。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对远期供需改善的预期正在升温。
中信期货分析认为,生猪盘面受反内卷政策情绪影响,波动较大。现货及近月端,存在高均重的库存压力,并且下半年仍处在高位产能的兑现期,价格中枢偏低。远月端,受供给侧减产预期影响,催化远月利多情绪,但预期何时落地为现实,尚需观察。
国海证券分析称,猪价持续震荡,但下行压力犹在。政策或将保持长期调控方向。生猪行业朝着自律-监管加剧-纠偏-稳定的方向运行,行业有望从出栏增长逻辑往价值方向回归,头部猪企更为受益。
从行业整体来看,当前生猪养殖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一方面,产能去化进程持续推进,部分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另一方面,龙头企业通过优化出栏结构、提升仔猪销售占比等方式,努力对冲价格下行压力。未来猪价能否有效回升,关键取决于产能去化进度及消费需求恢复情况。
价格低位运行直接拖累企业盈利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深度亏损期,部分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龙头企业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在此背景下,行业产能去化进程有望加速,但短期内供需格局难以根本改善。
综合来看,7月猪企销售数据反映出行业在周期低谷中的艰难调整。销量环比下滑显示企业在低价下主动调整出栏节奏,而价格低位运行则凸显供需格局仍未根本改善。